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

"Curry"之所以成為聞名世界的理由 (2)

(2)   一元化(unification)的輸出
    十九世紀中葉的日本,正處於鎖國到開國的社會轉換期。德川幕府末期,學者們不斷積極地將法文、荷蘭文、英文等所謂「西方」的語言詞彙翻譯成日語。其典型的例子是將「right」、「society」等詞彙用漢字翻譯成「權利」、「社會」,有的辭彙是則以片假名直接音譯,如 「Curry」的譯文便是一例。1860年,福澤諭吉(FUKUZAWA Yukichi)增訂《華美通語》一書,將「Curry」音譯為「コルリ」,而不是「カリー」或「カレー」來相稱。當時日本人所認識的「Curry」,是以羅馬拼音來標示,並將它視為「西方」的料理,而不是經由梵文天城體翻譯過來的「東方」料理。許多人誤以為日本的「カリー」或「カレー」是「來自於印度的 Curry」,但這是個錯誤的認識,事實上它是經由英國人的詮釋和調製之後,再輸出至日本的Curry Powder料理」。而且當時日本的「脫亞入歐」的思維,以直視去理解「西方」的知識輸入到日本的。
    關於這一點,我們從介紹“Curry”的文獻《西洋料理通》中看到一些線索。這本書是在明治維新不久後,從一位住在橫濱英國人家中傭人的料理筆記所整理出來。而且,很有趣的是在這本1872年印行的書中,在「カリー料理」的食譜裡,從未出現香辛料的具體名稱,而僅有記載「カリーの粉」。在此我們不難猜想,這書中所指的「カリーの粉」就是英國製Curry Powder。事實上,C&B Curry Powder 在日本正式販售的是十九世紀末的事情。這「カリーの粉」在二戰前日本社會上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,甚至被視為不可取代的綜合調味料。而且,1930年代,C&B Curry Powder曾經發生過被冒充(adulteration)的事件。從這食安事件來看,可以發現它在當時的市場需求極高,而這個冒充的發生彷彿也是必然的結果,因為對於從來沒有看過全粒香辛料(Whole Spice),卻僅看過這「Yellow Powder」的消費者而言,他們其實只能透過「品牌」來購買,而無法辨識它的真假。所以可以推理得知,這起冒充的行為應該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被曝露出來。*1


    事件發生之後,C&B 開始販售比較難以被仿冒的 “Ready Curry”。所謂“Ready Curry” 就是添加了肉、青菜等食材,再加上Curry Powder而成為商品化的「加工食品」 (convenience foods) 。他們以「即席 」、「一分間料理」等廣告詞來行銷這項食品工業製品。這就是現在的日本、台灣等地的超級市場內所販售的「調理包」的原型。總而言之,“Curry” 之所以聞名世界,並不是因為眾人學會了如何烹調「Curry 料理」,而是人們欣然地接受「Curry Powder 料理」,甚至樂於接受不需要料理的「Curry Powder加工食品」之故。
*1: 日本S&B公司,1923年首次生產curry powder

(待續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